-
宋薛利:做会展的一世情人 来源:中国贸易新闻网
时间:
2014/10/30 16:17:11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
翻看旧相册,看着当年的自己,穿着职业装,还是难掩满面青涩,那时的我从大学校园刚刚走上工作岗位,进入了一个在大多数人,也包括自己都不很了解的行业——会展业,而这一走竟已过去了十几个春秋。
时常有人问我:会展做什么?是汽车展么?是服装展么?哎!真是让人无法用一句话来回答。也许,它是一种凝聚,一种汇聚,汇聚八方,凝聚文化,再传播、广散开来……
中国真正意义的会展业起于上世纪的80年代初,有行业前辈们的边学边做,使中国会展业从最初单一的承接服务,已迅速走向当下的自主品牌项目建设。而从10多年前开始,在这个以男性为主导的行业里,逐渐涌现出女性的身影,且近年来,这一行业里女性的比例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女性做会展项目,需要细腻、周到,甚至是缜密的思维以及与具有男性从业者同样的职业化理性。在我看来,会展这个行业更适合女性。
很多时候,职业女性都会被问到:一位女性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中找到自己正确的定位呢?从事会展业的女性面临的挑战更大!我个人的观点是,在事业上要做“大女人””,在生活中要做“小女人”。生活中宽容,事业中从容,才是聪明的女人。平衡这两者需要适度角色转换的好心态,开阔的眼界和包容的胸怀。能与自己喜爱的事业彼此成就,我认为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更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我之所以能够慢慢喜爱上会展这个行业,也许正是因为它给予了自己更多未知的美好和不可预知的挑战:从基础的服务性工作入手一直到场馆建设经营,以及独立组展,这一连串的会展链条上的逻辑让从业者们不得不留意国家政策、产业经济发展导向、国际行业发展趋势,等等。“被迫”让自己的眼界不断扩大,“迫”使自己激发更多的潜能,主动地去学习、修正和完善,持续保持良好的状态,以适应高强度的任务和快节奏的频率。而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感觉到对待生活和事物的认知上可以更好地转变和提升,从而在这个领域中可以找到更好的自我。
坦诚地说,我不推崇绝对的男权或女权,这世界缺了哪一边都不完美,然而在现实的生活和事业中,女性,尤其是职业女性,往往要在这双重角色的转换中付出更多。在把事业做好的同时,还必需先成为一个好女儿、好母亲、好妻子。那么,要把自己所钟爱的事业做好,哪怕是刚刚好,都需要付出比男性更多的时间、心血和精力。这一场持久行动,支撑它进行下去的,一定是一份热爱的情怀,和一份不弃不离的执着。
回想一路走来,爱上会展这一行,似乎是缓慢而又没有意识的。也许女性对事物从认知到接纳都会或多或少地被自身情感特质所左右,而这种情感特质,又决定了一旦爱上就不会轻言放弃。那么,与自己所喜爱的事业谈一场旷日持久的恋爱,会让自己更有自信,更具魅力,正是这个动力的驱使,让更多从事这项富有挑战的行业女性们,将事业做得更趋完美。
版权与免责申请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会展网(Agrofairs.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会展网”(Agrofairs.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会展网(Agrofairs.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会展网(Agrofairs.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会展网(Agrofairs.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会展网”(Agrofairs.com)联系。